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可否承包经营内资商业企业等问题的答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9:41:37  浏览:90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可否承包经营内资商业企业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可否承包经营内资商业企业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可否承包经营内资商业企业等问题的请示》(京工商文字〔1996〕103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应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开展经营活动。因此,北京家创商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创公司)应按上述原则认缴出资和在登记主管机关核定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二、由于目前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承包内资企业未作规定,因此,外商投资企业承包内资企业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在国家作出明确规定之前,对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承包经营国家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的,应参照《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
定,由规定的审批机关审批,并经原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对家创公司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承包内资企业并从事商业零售、批发活动的行为,请你局责令其解除承包合同,并作出检查。
三、关于家创公司经营范围中“商业物业管理”的问题。商业物业管理的内容应是企业对商业设施进行的具体管理(如商业设施的出租、维修、安全防护等相关事项),不包括商业零售、批发内容。
请你局会同北京市计委、外经委责令家创公司对企业章程、合同中不适当的经营范围作出修改,并将修改情况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五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概况
一九九五年是“八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的一年。
一、基本情况(请见表一)
95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表一)
------------------------------------------------
| 年 | 历年累计 | | 当年登记 | |
| 度 |-------------| 增长率%|-------------| 增长率%|
| 项 | | | | | | |
| 目 | 94年底 | 95年底 | | 94年度 | 95年度 | |
|------|------|------|-----|------|------|-----|
| 实有企业 |206096|233564| 13%| 42409| 35969| -15%|
| (户) | | | | | | |
|------|------|------|-----|------|------|-----|
| 其中合资 |129326|142171| 10%| 24222| 19441| -20%|
| (户) | | | | | | |
|------|------|------|-----|------|------|-----|
| 合 作 | 30437| 33917| 11%| 5751| 4698| -18%|
| (户) | | | | | | |
|------|------|------|-----|------|------|-----|
| 独 资 | 46333| 57476| 24%| 12436| 11830| -5%|
| (户) | | | | | | |
|------|------|------|-----|------|------|-----|
| 注销企业 | 8153| 16765| 106%| 3976| 8612| 117%|
| (户) | | | | | | |
|------|------|------|-----|------|------|-----|
| 投资总额 | 4907| 6390| 30%| 1031| 1281| 24%|
| (亿美元)| | | | | | |
|------|------|------|-----|------|------|-----|
| 注册资本 | 3122| 3991| 27%|645.54| 771| 19%|
| (亿美元)| | | | | | |
|------|------|------|-----|------|------|-----|
| 外方认缴 | 1963| 2569| 30%|435.53| 530| 21%|
| (亿美元)| | | | | | |
------------------------------------------------
95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先降后升,大势平缓
95年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直观上看是先降后升,据统计资料记载1~3季度的发展户数为1.7万户左右,而到年底突增到3.59万户,仅四季度就发展了近1.9万户,是前三个季度总和的1.12倍。但是从总体上分析,95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历年比较是趋于平
缓的,年增长率为13%,增长幅度继续下降,比94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经过十多年对外开放,我国在引进利用外资方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走上重质量、求实效的健康发展轨道,对那些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或规模小、效益差的项目从严审批,致使这类
企业减少;②越来越多的中外投资者更加谨慎,特别是合资中方日益走向成熟,从单纯被选择急于合资,转向平等、合理利用外资双向选择的地位,减少了盲目性;③国家一系列规范性配套法规出台,特别是对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方面的调整,一些外商由于对新法规新政策缺乏了解,持
观望态度;④我国继续推行信贷财政适度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一些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作为投资股本的中方企业难有作为;⑤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从数量上趋于饱合,转向更深层次的内部调整,而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受地理环境及基础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仍起步不大
,比94年还略有下降(见表二)。
东、中、西部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比重(%) (表二)
-----------------------------------------------------
| 项 | 企 业 数 | 投 资 总 额 |
| 目 |--------------------|--------------------|
| 年 | 历年 | 94 | 95 | 历年 | 94 | 95 |
| 度| | | | | | |
| 地 | | | | | | |
| 区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
|东部12省区 | 81.7| 80| 82| 86.9| 84.14| 87.8|
|---------|------|------|------|------|------|------|
|中部9省区 | 13| 13.63| 13.3| 9| 10.86| 8.7|
|---------|------|------|------|------|------|------|
|西部9省区 | 5.3| 6.37| 4.7| 4.1| 5| 3.5|
-----------------------------------------------------

------------------------------------------
注册资本额 | 外方认缴额 |
--------------------|--------------------|
历年 | 94 | 95 | 历年 | 94 | 95 |
| | | | | |
| | | | |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累计 | 年度 | 年度 |
------|------|------|------|------|------|
84.94| 82.58| 86.2| 87.2| 85.07| 88.1|
------|------|------|------|------|------|
10.46| 11.81| 9.9| 8.8| 10.15| 8.7|
------|------|------|------|------|------|
4.6| 5.61| 3.9| 4| 4.78| 3.2|
------------------------------------------
2.企业内在质量较高
虽然95年度企业数量增长平缓,但无论新老企业内在质量均有提高,主要表现在:①投资规模增长,95年度新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投资总额356万美元,户均注册资本215万美元,户均外方认缴额147万美元,分别是93年户均数的1.5倍、1.4倍、1.6倍
;是94年户均数的1.47倍、1.4倍、1.44倍;是历年累计户均数的1.3倍、1.3倍、1.3倍。同时,大中型企业明显增多,截止95年底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1411户,其中95年增加3119户,增长率为38%;②外方认缴额继续增长,占
注册资本的69%,创历史最高纪录,主要原因是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出台后,吸引了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大企业纷纷来我国建立投资性公司,仅95年度就登记注册27户,投资总额为9.03亿美元,注册资本为7.32亿美元。③新办企业出资到位率
高,成功率大,大部份企业能按期出足资本,有些地区新注册企业出资率高达80%以上;④当年注册、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的企业逐步增多。⑤投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请见表三~表六)。外商投资企业三大产业分布情况 (表三)
---------------------------------------
| 项 | 历 年 累 计 |
| 目 |----------------------------|
| 产 | 企业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业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 第一产业 | 5661| 80| 60| 40|
|--------|-------|------|------|------|
| 第二产业 | 176744| 3865| 2582| 1590|
|--------|-------|------|------|------|
| 第三产业 | 51159| 2445| 1349| 939|
---------------------------------------

-----------------------------
95 年 度 |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932| 19| 12| 9|
-------|------|------|------|
27690| 934| 571| 383|
-------|------|------|------|
7347| 328| 188| 138|
-----------------------------

三大产业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比例状况(%) (表四)
-----------------------------------------------------
| 项 | 企 业 数 | 投 资 总 数 |
| 目 |--------------------|--------------------|
| 年 | 历年 | | | 历年 | | |
| 度|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 产 | | | | | | |
| 业 | 累计 | | | 累计 | | |
|---------|------|------|------|------|------|------|
| 第一产业 | 2| 2.76| 3| 1| 1.35| 1.5|
|---------|------|------|------|------|------|------|
| 第二产业 | 76| 72.38| 77| 61| 55.09| 73|
|---------|------|------|------|------|------|------|
| 第三产业 | 22| 24.86| 20| 38| 43.56| 25.5|
-----------------------------------------------------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额 |
--------------------|--------------------|
历年 | | | 历年 | | |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 | | | | |
累计 | | | 累计 | | |
------|------|------|------|------|------|
2| 1.52| 2| 2| 1.62| 2|
------|------|------|------|------|------|
64| 60.73| 74| 62| 57.79| 72|
------|------|------|------|------|------|
34| 37.75| 24| 36| 40.59| 26|
------------------------------------------

一部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 (表五)
---------------------------------------
|项 | 历 年 累 计 |
| 目 |----------------------------|
| 年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度 | | | | |
| 行 | | | | |
| 业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餐饮业 | 7474| 134| 101| 66|
|--------|-------|------|------|------|
|房地产业 | 15137| 1483| 757| 554|
|--------|-------|------|------|------|
|旅馆业 | 1606| 119| 59| 34|
|--------|-------|------|------|------|
|娱乐服务业 | 2865| 70| 48| 34|
|--------|-------|------|------|------|
|合 计 | 27082| 1806| 965| 688|
|--------|-------|------|------|------|
|在外商企业中 | 11.6| 28.26| 24.17| 26.8|
|所占比重% | | | | |
---------------------------------------

-----------------------------
95 年 度 |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 | |
| | | |
(户) |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
958| 19| 14| 10|
-------|------|------|------|
1516| 169| 80| 62|
-------|------|------|------|
183| 15| 7| 5|
-------|------|------|------|
679| 18| 12| 8|
-------|------|------|------|
3336| 221| 113| 85|
-------|------|------|------|
9.3| 17.3| 14.7| 16|
| | | |
-----------------------------

部份基础工业设施行业发展情况及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 (表六)
------------------------------------------
|项 | 历 年 累 计 |
| 目 |-------------------------------|
| 年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度 | | | | |
| 行 | | | | |
| 业 | (户) | (万美元) | (万美元) | (万美元) |
|--------|-------|-------|-------|-------|
|煤炭采选业 | 73| 14393| 11245| 5451|
|--------|-------|-------|-------|-------|
|石油天然气开 | 40| 11056| 9305| 6974|
|采业 | | | | |
|--------|-------|-------|-------|-------|
|黑色金属矿采 | 47| 5835| 4789| 2597|
|选业 | | | | |
|--------|-------|-------|-------|-------|
|有色金属矿采 | 130| 31289| 23019| 12975|
|选业 | | | | |
|--------|-------|-------|-------|-------|
|非金属矿采选 | 1105| 202311| 161964| 108391|
|业 | | | | |
|--------|-------|-------|-------|-------|
|其他矿采选业 | 141| 17039| 11921| 6522|
|--------|-------|-------|-------|-------|
|木材及竹材采 | 55| 9535| 5462| 3125|
|选业 | | | | |
|--------|-------|-------|-------|-------|
|石油加工及炼 | 1138| 823423| 327484| 225092|
|焦业 | | | | |
|--------|-------|-------|-------|-------|
|黑色金属冶炼 | 1151| 782333| 480018| 255612|
|及压延加工业 | | | | |
|--------|-------|-------|-------|-------|
|有色金属冶炼 | 1082| 364874| 246032| 126149|
|及压延加工业 | | | | |
|--------|-------|-------|-------|-------|
|电力煤气及水 | 1041|2645846|1014194| 608994|
|的生产供应 | | | | |
|--------|-------|-------|-------|-------|

|交通运输及邮 | 2365|1602533| 721904| 448074|
|电通信业 | | | | |
|--------|-------|-------|-------|-------|
|合 计 | 8368|6510466|3017337|1809955|
|--------|-------|-------|-------|-------|
|在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 3.6| 10.2| 7.6| 7|
|中所占比重% | | | | |
------------------------------------------

--------------------------------
95 年 度 |
-------------------------------|
企 业 数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 | | |
| | | |
(户) | (万美元) | (万美元) | (万美元) |
-------|-------|-------|-------|
13| 2113| 1597| 605|
-------|-------|-------|-------|
4| 3230| 3208| 3118|
| | | |
-------|-------|-------|-------|
5| 167| 133| 102|
| | | |
-------|-------|-------|-------|
27| 5784| 4887| 2796|
| | | |
-------|-------|-------|-------|
94| 28309| 17480| 13663|
| | | |
-------|-------|-------|-------|
22| 5380| 3131| 1921|
-------|-------|-------|-------|
6| 527| 506| 256|
| | | |
-------|-------|-------|-------|
201| 305720| 81563| 54533|
| | | |
-------|-------|-------|-------|
200| 203686| 128656| 86657|
| | | |
-------|-------|-------|-------|
216| 75882| 53938| 31245|
| | | |
-------|-------|-------|-------|
221| 517105| 260176| 165542|
| | | |
-------|-------|-------|-------|
327| 235789| 138933| 90040|
| | | |
-------|-------|-------|-------|
1336|1383690| 694208| 450477|
-------|-------|-------|-------|
| | | |
3.7| 10.8| 9| 8.5|
| | | |
--------------------------------
从表中看出,前几年带有一定盲目性的房地产、餐饮、娱乐业有所下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有所上升,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三高”农业等方面有进一步发展;⑥95年老企业变更频率增高,特别是追加注册资本,股权转让,增设分支机构明显增加,如山东省95年追加注册资本
的企业就有420户,增资达12.7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商投资企业结构优化方面步子有所加快。
3.外商独资企业比例逐年提高(请见表七)
三种企业类型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 (表七)
-------------------------------------------------
| 年 | 历年累计 | 94年度 | 95年度 |
|企 度 |------------|------------|------------|
| 业 项 | | | | | | |
| 类 目| 户数 | 比重% | 户数 | 比重% | 户数 | 比重% |
| 型 | | | | | | |
|--------|------|-----|------|-----|------|-----|
| 合 资 |142174| 61| 24222| 57.2| 19441| 54|
|--------|------|-----|------|-----|------|-----|
| 合 作 | 33917| 14.5| 5751| 13.6| 4698| 13.1|
|--------|------|-----|------|-----|------|-----|
| 独 资 | 57476| 24.5| 12436| 29.2| 11830| 32.9|
-------------------------------------------------
原因之一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完善,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更加频繁,特别是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迅速发展,截止95年底常驻机构累计实有28026户,95年度发展4183户,增长率为15%,这些机构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到各个领
域(请见表八)
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业务范围分布情况 (表八)
--------------------------------------------------
| 项 目|年末实有数| | 95年度 | 外 籍 | 港 澳 | 国 内 |
|业 | | | | | | |
| 务 | (户) |其中:外国| | | | |
| 范 | | | | | | |
| 围 | | | 登记户数 | 人 员 | 人 员 | 人 员 |
|--------|-----|-----|------|------|------|------|
| 贸易联络 |23651| 9484| 2974| 7802| 16162| 22062|
|--------|-----|-----|------|------|------|------|
| 金融保险业 | 458| 381| 65| 349| 208| 801|
|--------|-----|-----|------|------|------|------|
| 航空业 | 124| 97| 14| 91| 42| 386|
|--------|-----|-----|------|------|------|------|
| 运输业 | 1685| 528| 377| 598| 984| 1454|
|--------|-----|-----|------|------|------|------|
| 旅游业 | 89| 52| 11| 52| 40| 149|
|--------|-----|-----|------|------|------|------|
| 石油开发 | 68| 57| 3| 70| 11| 171|
|--------|-----|-----|------|------|------|------|
| 法律咨询 | 72| 28| 16| 12| 1| 15|
|--------|-----|-----|------|------|------|------|
| 广告业 | 17| 2| 2| 3| 13| 5|
|--------|-----|-----|------|------|------|------|
| 文化领域 | 5| 2| 4| 1| 4| 2|
|--------|-----|-----|------|------|------|------|
| 科技领域 | 8| 3| 4| 1| 7| 2|
|--------|-----|-----|------|------|------|------|
| 其他领域 | 1849| 1008| 713| 544| 749| 1654|
|--------|-----|-----|------|------|------|------|
| 合 计 |28026|11642| 4183| 9523| 18221| 26701|
--------------------------------------------------
常驻代表机构的发展使得了解我国国情、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的外商越来越多,他们不再非依赖中国伙伴才能办企业;其次,不少外商认为独资企业拥有更多的企业自主权,可以避免或减少合资企业中由于中外方管理模式的不同和国情的差异,而导致经常发生各种纠纷,从而影响企
业的正常经营。
4.我国仍是世界主要投资热点之一
据统计分析,近两年来,我国新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增长数量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并没有减少对我国的投资,甚至还大大超过以往历年的投资数(请见表九)
95年度部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在我国投资情况 (表九)
--------------------------------------------------------
| 项 | 企业数(户) | 投资总额(万美元) |
| 目 |-----------------------|-----------------------|
|国 年 | 截止93年 | | | 截止93年 | | |
| 度 |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 别 | 底历年合计 | | | 底历年合计 | | |
|------|-------|-------|-------|-------|-------|-------|
※| 法 国 | 529| 177| 191| 124675| 48646| 116779|
|------|-------|-------|-------|-------|-------|-------|
※| 韩 国 | 2321| 1729| 2016| 343424| 228141| 399477|
|------|-------|-------|-------|-------|-------|-------|
※| 澳大利亚 | 1269| 460| 469| 276931| 101685| 293960|
|------|-------|-------|-------|-------|-------|-------|
※| 新加坡 | 3037| 1293| 1293| 791779| 464259|1035274|
|------|-------|-------|-------|-------|-------|-------|
※| 瑞 士 | 124| 56| 69| 43129| 37481| 86630|
|------|-------|-------|-------|-------|-------|-------|
※| 英 国 | 654| 352| 527| 522159| 33273| 503722|
|------|-------|-------|-------|-------|-------|-------|

※| 意大利 | 428| 145| 190| 89950| 37487| 109440|
|------|-------|-------|-------|-------|-------|-------|
○| 德 国 | 923| 330| 354| 357331| 154515| 228348|
|------|-------|-------|-------|-------|-------|-------|
○| 荷 兰 | 186| 76| 104| 85560| 25574| 73738|
|------|-------|-------|-------|-------|-------|-------|
○| 瑞 典 | 126| 43| 47| 22353| 8230| 18984|
|------|-------|-------|-------|-------|-------|-------|
△| 加拿大 | 1495| 564| 548| 232618| 104332| 163500|
|------|-------|-------|-------|-------|-------|-------|
△| 日 本 | 7096| 2809| 2944|1358735| 576321|1006496|
|------|-------|-------|-------|-------|-------|-------|
△| 美 国 | 11554| 3892| 3426|2265479| 806866|1426648|
--------------------------------------------------------

------------------------------------------------
注册资本(万美元) | 外方认缴(万美元) |
-----------------------|-----------------------|
截止93年 | | | 截止93年 | | |
| 94年 | 95年 | | 94年 | 95年 |
底历年合计 | | | 底历年合计 | | |
-------|-------|-------|-------|-------|-------|
72566| 31700| 80776| 39054| 18711| 57262|
-------|-------|-------|-------|-------|-------|
218494| 164896| 255990| 131762| 104717| 179875|
-------|-------|-------|-------|-------|-------|
185825| 65897| 92185| 102232| 43528| 73644|
-------|-------|-------|-------|-------|-------|
507688| 289754| 514900| 333048| 205974| 428501|
-------|-------|-------|-------|-------|-------|
31369| 22775| 56229| 17788| 15702| 30696|
-------|-------|-------|-------|-------|-------|
224323| 190143| 287217| 138292| 128405| 217435|
-------|-------|-------|-------|-------|-------|
62525| 25516| 70661| 26773| 13426| 31845|
-------|-------|-------|-------|-------|-------|
177603| 95294| 134784| 94723| 54162| 81142|
-------|-------|-------|-------|-------|-------|
44368| 16806| 43408 | 24704| 11088| 30174|
-------|-------|-------|-------|-------|-------|
14123| 6120| 13411| 7213| 3672| 9230|
-------|-------|-------|-------|-------|-------|
163847| 71715| 100818| 96328| 46659| 65995|
-------|-------|-------|-------|-------|-------|
888176| 377398| 609879| 519847| 251771| 441804|
-------|-------|-------|-------|-------|-------|
1500856| 533556| 865950| 816857| 327238| 543766|
------------------------------------------------
注:“※”号国家95年度的各项指标都超过或达到94年度;其中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都超过了93年底历年合计;投资总额超过或非常接近历年的合计数。
“○”号国家95年各项指标超过94年度,其中外方认缴额超过历年合计;投资总额、注册资本非常接近历年合计。
“△”国家95年度除企业数外,各项指标超过94年度并且超过历年合计各项指标58%以上。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历年合计”包括了92、93两个高速发展年。
此外,95年来我国投资的国家(地区)又有新的增加,比94年增加了25个国家(地区),目前已达184个国家(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对世界各国投资者仍有较强的吸引力。
6.注销企业明显增多
95年共注销外商投资企业8612户,是历年总和的1.06倍,注销企业剧增的主要原因有三:①政府职能部门颁布一系列规范性法规,如《关于认真清理“三无”企业的通知》、《关于对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进一步加强了监督管理,对
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外商投资企业,如不出资或假出资的企业,予以清理,限期注销或吊销执照;②企业随市场变化自行调整,自愿注销;③企业经营期限已满,正常办理注销。
二、发展趋势
经过16年的努力,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工作,从起步初期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为主,已经形成向内陆地区延伸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转入了较为成熟的平稳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间里,预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高层次的自我完善阶段,同时发挥自身的窗口、示范作用,适度向中西部地区投资;而中西部地区,将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政策,利用欧亚大陆桥和“京九”铁路,以及中西部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各种有利因素,在提高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和
投资环境为主的基础上,取得稳步发展的成果。
此外,外国(地区)公司、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有较大发展,具体统计情况见表十。
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承包、开发,金融保险基本情况表 (表十)
----------------------------------------------
| | | 年 末 实 有 |
| |机|-------------------------------|
| |器| | 资金(万美元) |
| 项 目 |编| 企业数 |-------------------------|
| |号| | 承 包 | 营 运 | 开 发 | |
| | | (户) | | | | 其他 |
| | | | 合同额 | 资 金 | 费 用 | |
|----------|-|-----|------|------|------|----|
| 甲 |乙| 1 | 2 | 3 | 4 | 5 |
|----------|-|-----|------|------|------|----|
| 合 计 |1| 1130|362987|159420| 8701|4490|
|----------|-|-----|------|------|------|----|
| 承包工程 |2| 670|308902| - | - | - |
|----------|-|-----|------|------|------|----|
| 承包经营管理 |3| 220| 54085| - | - | - |
|----------|-|-----|------|------|------|----|
|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4| 84| - | - | 8701| - |
|----------|-|-----|------|------|------|----|
| 金融保险 |5| 133| - |159420| - | - |
|----------|-|-----|------|------|------|----|
| 其 他 |6| 23| - | - | - |4490|
----------------------------------------------

--------------------------------------
本 年 登 记 | |
-------------------------------|本年注销 |
| 资金(万美元) | |
企业数 |-------------------------|企 业 数|
| 承 包 | | | | |
(户) | | 营运资金 | 开发费用 | 其他 | (户) |
| 合同额 | | | | |
-----|------|------|------|----|-----|
6 | 7 | 8 | 9 | 10 | 11 |
-----|------|------|------|----|-----|
267|106587| 25700| 2495 |1460| 139 |
-----|------|------|------|----|-----|
189|101500| - | - | - | 79 |
-----|------|------|------|----|-----|
25| 5087| - | - | - | 60 |
-----|------|------|------|----|-----|
26| - | - | 2495 | - | |
-----|------|------|------|----|-----|
21| - | 25700| - | - | |
-----|------|------|------|----|-----|
6| - | - | - |1460| |
--------------------------------------



1996年7月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容提要: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在刑事诉讼中对羁押采取审慎态度和严格法律控制的一项制度,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分为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不同情形下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主体和审查启动主体有所区别。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标准是该项制度的关键问题,辩护律师充分参与是该项制度的保障。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高羁押率、超期羁押等现象,并由此引来一系列的司法问题和社会问题,长期为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所关注。但在我国的刑事程序法律规范中,羁押并不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必然结果和当然状态。2012 年 3 月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细化了拘留和逮捕条件,确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1]体现了立法对未决羁押的限制意图,可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大进步,但该制度的具体实施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笔者试就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三个主要问题作一分析和论述。

一、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主体和启动主体

羁押作为拘留和逮捕两个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必然结果和当然状态,贯穿于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诉讼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伴随羁押措施的实施也应当持续存在于这三个诉讼阶段。从时间层面来看,羁押必要性审查可分为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事前审查即为初期决定适用羁押措施的必要性审查,又可区分为拘留必要性审查和逮捕必要性审查;事后审查是对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决定正当性以及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因此,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范围包括:(1)对拘留必要性的审查;(2)对逮捕必要性的审查;(3)在羁押期限不延长的情况下,对羁押期间内继续羁押的必要性审查;(4)延长羁押期限的必要性审查。此外,公安司法机关解除和变更刑事强制措施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首先要解决“谁来审查”以及“谁来启动审查”的问题。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主体,是具体实施审查的权力机关,它依法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实质审查,并作出是否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或者是否继续羁押的决定或建议。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主体是该审查的发动者。为了进一步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功能,该主体范围应当更广,可以是具有羁押必要性审查权的权力部门,可以是其他监管部门,也可以是被羁押者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可以依职权启动,也可以依申请或者依建议启动;当其依职权启动的时候,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主体即为审查的启动主体。

(一)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主体

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主体因审查内容和审查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事前审查主体

羁押必要性的事前审查是对拘留必要性和逮捕必要性的审查。其一,拘留的必要性审查主体就是具有拘留决定权的侦查机关。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享有拘留决定权,人民检察院对自侦案件享有拘留决定权,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在其职能管辖范围内各自作为拘留必要性审查的权力主体。其二,逮捕必要性的审查主体因诉讼阶段的不同而有区分。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逮捕必要性审查主体是享有逮捕批准权的人民检察院,由其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在审判阶段,逮捕必要性的审查主体是具有逮捕决定权的人民法院。

2. 事后审查主体

羁押必要性的事后审查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决定进行审查,即审查已经实施的拘留决定和逮捕决定是否具有正当性;二是对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限内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三是对是否具有延长羁押期限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后两者也要区分拘留羁押和逮捕羁押两种情况。

对于拘留继续羁押必要性和拘留延长羁押期限必要性的审查主体,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作为审查主体。逮捕羁押必要性的事后审查,包括逮捕决定正当性审查、羁押期限内继续羁押的必要性审查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必要性审查。(1)逮捕羁押延长羁押期限必要性的审查依据不同的延期由不同级别的人民检察院作为审查主体,“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延期审查。(2)关于逮捕决定正当性审查、逮捕羁押期限内继续羁押的必要性审查主体,新《刑事诉讼法》第 93 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按照该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逮捕决定正当性审查、逮捕羁押期限内继续羁押的必要性审查的法定主体。但是,在人民检察院内部,具体审查工作应当由哪个部门进行,存在一定争议。从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来看,公诉部门、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部门的工作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那么,由哪一部门来进行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更为合理呢?笔者认为,应当采取监所检察部门主导、侦查监督部门和公诉部门辅助,检察长对羁押必要性享有最终建议权的工作机制。这是因为:第一,监所检察部门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对其进行羁押必要性监督审查是其职责的应有内容。同时,监所管理部门特别是驻所检察官,对被羁押人的羁押状况、个人表现和情势变更等内容有最充分的了解并具有收集相关材料的便利,亦因不存在利益冲突而能够更加客观、中立地对拘留决定和逮捕决定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进行审查和监督。第二,侦查监督部门和公诉部门分别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及审判阶段对案件事实的查明和证据情况的变化掌握较多的信息,由其辅助监所检察部门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更有利于作出准确的判断。第三,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和处理建议涉及到被羁押人人身自由的基本权利,由更具权威性的检察长作出最终建议较为合理,而且为避免部门职能的局限性,由检察长最终把关也体现了对羁押更加审慎的态度。

通过以上对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的剖析可以看到,不同情形下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的复杂性。为避免这种复杂性导致实践效率的低下,笔者建议,将事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统一到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由监所检察部门统一行使各种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权。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主体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主体,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审查启动权主体和审查启动建议权主体。笔者认为,羁押必要性审查启动权主体有:(1)检察机关;(2)公安机关;(3)人民法院。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公、检、法三机关各自针对不同种类的刑事强制措施行使决定权或者批准权,并且“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和变更”。[2]那么,无论是在决定实施、变更还是撤销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时候,都当然地要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人民检察院不仅要行使逮捕审查权,而且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3]即依职权启动继续羁押必要性的审查。

羁押必要性审查启动建议权主体有权提出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建议,但并不必然导致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羁押必要性审查启动建议权主体有:(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3)辩护人;[4](4)取保候审的保证人,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保证人义务之规定,“保证人发现被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5]“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6]也就是说,保证人据此程序可以间接引起对逮捕和拘留必要性的审查。(5)当刑事强制措施的决定和批准机关与执行机关不一致时,执行机关具有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建议权。因为执行机关掌握羁押状态和变更事由,应当有权建议启动羁押必要性的审查。(6)羁押场所。现行法律法规规定,[7]看守所对在押人员超过法定羁押期限的情况应报送人民检察院并抄送办案机关,在日常管理中,看守所要对在押人员的法定羁押期限及变更情况采取登记制度,[8]为看守所行使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建议权提供了依据。

二、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标准

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标准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困扰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界定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适度原则。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兼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公共安全和羁押措施的程序保障功能的实现。(2)确定性原则。该标准应当具体、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是一个确定的评估体系。(3)全面原则。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标准不能是片面的或者单一的,而应该对案件情况及被审查对象的主客观诸方面因素全面考量,得出关于羁押必要性的客观、全面的综合性评估结果。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拘留、逮捕的适用条件、延长羁押期限、变更和解除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两个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条件的规定来看,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具体设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一)证据标准

证据标准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证据所达到的充分程度。如前所述,羁押是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利的较为严厉的措施,只有当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达到一定程度,才证明具有羁押必要性。例如,我国逮捕的证据标准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刑罚标准

刑罚标准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犯罪行为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程度,通常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时,才表明其具有羁押必要性。例如,我国逮捕必要性审查的刑罚标准有两种:一是“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要结合社会危险性标准审查其是否具有逮捕必要性;二是“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不需要结合社会危险性标准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逮捕必要性。

(三)社会危险性标准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 79 条以列举的方式对社会危险性标准作了如下界定:(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的判断,主要是对这五个具体标准进行审查,并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

同时,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 72 条之规定,对于符合逮捕条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系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则视为不符合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

甘肃省旅游涉外汽车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旅游局


甘肃省旅游涉外汽车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旅游局


(1992年6月17日 甘肃省旅游局制定)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旅游涉外汽车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游者和旅游涉外汽车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使旅游涉外汽车管理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旅游涉外汽车是指为海外旅游团(者)进行参观游览活动提供运输服务的专用汽车。
第三条 安全、方便、舒适的服务,是旅游者对旅游涉外汽车的基本要求,旅游涉外汽车的管理应贯彻“确保安全,优质服务”的方针。
第四条 经营旅游涉外汽车业务的汽车公司(队)、旅行社、宾馆、饭店,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要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行业管理。

旅游涉外汽车的管理
第五条 凡在本省经营旅游涉外汽车业务的单位、车辆,都要实行定点管理。
第六条 凡经营旅游涉外汽车业务的单位,须按下列规定申请办理定点审批手续:
一、申请经营旅游涉外汽车业务的单位,须持上级主管机关证明、营业执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车辆和驾驶员检验合格的证件,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和乘客意外伤害保险手续,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定点申请,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检验、审核后,报省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
审批。
二、被批准定点的单位,由省旅游局颁发《旅游涉外经营许可证》、《定点标志》后,到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扩大旅游涉外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手续,并按照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到外汇管理局申领《核准收取外汇券许可证》。
三、由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涉外汽车定点单位的车辆,驾驶员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由省旅游局统一印制的“旅游汽车准运证”,方可经营旅游涉外汽车业务。
第七条 “旅游汽车准运证”须贴在车辆前挡风玻璃明显部位,“旅游汽车准运证”每年审验一次。
第八条 对开展汽车、探险、狩猎等特殊项目旅游的海外旅游汽车,旅行社应先向公安交通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地方陪同人员有责任向海外驾驶人员介绍路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实施道路交通条例办法》,确保交通安全。


第九条 旅游涉外汽车经营单位必须设立健全的旅游交通安全、优质服务管理机构,坚持经常对驾驶人员进行外事纪律,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教育。
第十条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等规定的要求,旅游涉外汽车经营单位须制定本单位的《车容标准》、《司机仪容仪表标准》、《司机服务标准》、《司机安全行车标准》、《司机驾驶操作标准》等,逐项记录考核,并列入驾驶员考评奖惩工作内容。


第十一条 旅行社必须使用持有“旅游汽车准运证”的旅游涉外汽车运送旅游团(者),并与供车单位签订有关安全与服务基本标准合同。

旅游涉外汽车、驾驶员基本标准
第十二条 旅游涉外汽车基本标准:
一、装有较宽敞的乘客软椅,并配有座套,有窗帘,大型客车有车厢内行李架;
二、大型客车要有“紧急出口”(太平门);
三、配备有完好的空调系统;
四、配备有音响系统,大、中型客车要有传声放大装置;
五、大型客车装有闭路电视系统。
第十三条 驾驶员基本标准:
一、政治素质较好,上岗前接受过外事纪律、职业道德教育,能自觉遵守旅游涉外人员守则;
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会简单外语会话;
三、年龄在35岁以下;
四、身高一米七以上,身体健康,五官端正;
五、驾驶经历十年以上,有客运执照;
六、驾驶技术较好,安全行车十万公里以上。

旅游涉外汽车服务基本标准
第十四条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建立车辆安全检查制度,每次出车前,要认真检查车辆状况,尤其是发动机、转向、制动、信号等安全部件,严禁机件失灵的车辆执行任务。
第十五条 坚持一团一车,不得超载,不得客货混装。
第十六条 驾驶员要统一着装、戴证上岗,服装要整洁,注意仪容仪表,以文明的敬语,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行车,不酒后开车。
第十七条 车辆行驶平稳,应选择最佳路线,减少颠簸,遇有恶劣气候,或在淌河,陡坡,转弯多的路上行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第十八条 接送客人应提前二十分种到达指定地点,客人下车游览、购物时,驾驶员要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并提醒客人随身带好贵重物品,驾驶员不得离开车辆,确保客人物品安全,不得用喇叭催促客人上车,客人活动结束后,驾驶员要及时清理车厢,发现客人遗忘的物品要及时送还

第十九条 执行接送行李任务的驾驶员,要与陪同办好交接手续,认真清点行李件数,不得出现任何差错。
第二十条 非工作人员不得乘坐客人车辆参观游览,要按照旅行社已确定的日程安排和路线行驶,遇有特殊情况,需更改行程,应先征得领队和陪同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更改路线及活动安排,不得擅自引导客人到非定点餐馆或商店用餐、购物。
第二十一条 驾驶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外事纪律,遵纪守法,不准索要小费,私收回扣,套换外汇,或提出其他非正当的要求,不得做有损国格和人格的事。
第二十二条 保持良好的车容车况,做到车身整洁,无油污;玻璃明亮,无水纹,无泥斑点,窗帘要整洁,座椅、靠背要固定完好,车厢内无杂物,空气清新,要根据气温和客人要求提供适量的冷、暖气,保持车厢内温度在25度左右。
第二十三条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标准收费,不得自行定价或乱收费用。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达不到服务基本标准的旅游汽车经营单位;租用非定点旅游涉外汽车接团的旅行社;不服从行业管理者,将根据情节轻重,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单独或合并给予以下处罚:
一、警告;
二、没收非法收入;
三、罚款;
四、限期整顿或停业整顿;
五、收回“旅游汽车准运证”;
六、吊销“旅游涉外经营许可证”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造成旅游者财物损失及国家财产损失的个人,由其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造成旅游安全事故而触犯刑律的单位或个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经营国内旅游汽车业务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1992年6月17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